被吊起来,这位幸存者活了下来……
\n
到了8月下旬,天气转凉,乔头地区的露水格外重。
\n
清早起来,闫解旷这些军人们住的帐篷、蚊帐全都湿漉漉的。
\n
由此,同志们想到受灾群众将如何熬过寒冷的冬天,他们应该把过冬的房子给他们盖好。
\n
小山区是乔头市最稠密的居民区,房屋低矮破旧,人口密集。
\n
这里遇难的人不多,但受伤的多,住房需求紧迫。
\n
闫解旷等人就负责在这一带“盖房”。
\n
他们就地取材,用倒塌的房屋废料做“盖房”材料。
\n
白天黑夜连轴转,十天内盖起了500多间防寒棚,解决了大部分该地受灾群众们的过冬问题。
\n
完工前的三天三夜,官兵们几乎没合过眼,大家把这次“盖房”会心地称之为“小山会战”。
\n
……李抗战和他们重炮营的战士们,平时就是干的“细致活”“体力活”,他们营先后在废墟中清理经手的物资不下一万吨。
\n
从贵重的黄金、手表、现金到成批的机器设备、生产用品,从普通的衣服到一颗螺丝钉,都做到“不损、不丢、不占”,彰显了人民子弟兵的素养和情操。
\n
在救灾最艰苦的日子里,官兵们露宿街头,蚊虫叮咬,露水湿透了衣被,都绝不动用堆放在身边的木料、篷布、油毡等救灾物资。
\n
有的群众心疼地说:“你们哪怕搭个大棚,挡挡露水也好啊。”
\n
这期间,李抗战部还参加了地震棚救火等战斗,更主要是搭建地震棚的任务十分艰巨。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