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他的好友,一个叫鄂比的人。
\n
相传,鄂比知道后,写了一副对联给了曹雪芹。
\n
这幅对联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那句。
\n
舒成勋内心不禁有些激动,如果这样推算的话,自己的宅子在两百年前可能是曹雪芹的故居啊。
\n
他反复思量,最终决定将此事上报国家。
\n
然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他对于应向哪个部门反映情况感到迷茫。
\n
担心上报至当地公社后,可能遭遇忽视,他灵机一动,想到了当地的驻军。
\n
驻扎于此的,正是警卫二师某部,他们肩负着守护香山地区安宁的重任。
\n
驻军干部在接到舒成勋的报告后,迅速行动,亲自带队前往舒家,对现场进行了妥善保护,并随即向上级师部进行了详尽汇报。
\n
待刘之野匆匆抵达,他即刻亲自查看验证了一下,凭借他多年累积的鉴赏功底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初步断定此处即为曹雪芹昔日居所。
\n
然而,鉴于自身非文物管理或红学研究的专家,他深知仅凭一己之见难以定夺,遂决定采取更为严谨的态度,邀请在红学领域内享有盛誉的专家团队前来实地考察,以确保后续保护工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n
于是,他迅速着手安排,一封封邀请函承载着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的迫切愿望,飞向那些能够揭开历史尘封面纱的学者手中。
\n
但是,结果令刘之野很意外,纷纷受邀而来的红学家们并不认为这是曹雪芹的故居,而这个“拙笔”的笔名也无从考究。
\n
这些红学家的定论让刘之野有些愁眉不展。
\n
他内心还是觉得这应该与曹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