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是绝杀,他也只能低头不语。
聊完闲话,唐达才开始正式汇报。
“每年的财务报表你应该都看过了,现在整个南洋航路基本在我们的控制下,对高丽和日本的航路也很成熟,目前单论贸易,增长势头已经前些年那么猛了。”
“我在考虑根据你以前的定策,是不是四海商会要开始慢慢转变方向。”
徐闻很高兴,唐达能够有这种忧患意识。
其实从数据上来看,每年贸易上还是能赚取海量利润,足够满足大明帝国目前的很多额外开支。
也同时让徐闻的隐形身家,绝对是大明第一人。
哪怕是对上皇室,也敢拼一下。
但这些都不是徐闻和唐达所追求。
被徐闻教育久了,唐达都知道,钱如果不花出去,那躺在账上就是一堆不能吃,不能喝的金银。
只有真正运转起来,带动更多的产业和人群,那才是财富!
所以他才会居安思危,提出要改变。
“先说说你的想法。”
出于一个上位者的考虑,徐闻决定还是听听唐达怎么想的,最后再查漏补缺。
“按照你原来的计划,我觉得应该加大对南洋地区的移民以及深耕,目前我们在南洋的据点,大多为贸易据点,并没有深入,只是用作仓储码头和贸易场所。”
“只有加大对当地的投入,让它们和大明的相关产业形成互补,才能给四海商会更好的发展。”
这的确是徐闻曾经说过的,也是他最初的构想。
当四海商会肃清南洋,独霸南洋贸易后,就已经向后世的东印度公司学习。
虽然不管是哪个国家叫这个名字的公司都臭名昭着,但他们所采取的一些方针还是可以借鉴的。
比如说发展当地产业,培养代理人方面。
与那些东印度公司不同的是,小国寡民人口数量不足,才需要采取这些办法。
可对于大明帝国来说,人口根本就不能称之为问题。
只要休养生息,没有动乱,短短几十年的工夫,数量就上来了。
所以四海商会不需要代理人,自己上就行。
从人口文化上同化这些岛屿,看上去成本虽然高了点。
但从长远看,收益更高。
徐闻拊掌同意唐达的观点:“你说得没错,如果我们四海商会,只是单纯作为一个商会,那现在的一切,只要维持下去,就能收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