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封号和官职,不过他马上就回过神儿,恭敬的说道:“谢陛下圣恩!”
随后便起身走到了一旁。
周围不少同僚都投去了羡慕的眼神。
这赏赐实在是太丰厚了!
越国公,爵位至高。
特进光禄大夫,文臣官阶至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兵部尚书,执掌兵部。
太子太师,辅佐太子。
詹事府詹事,东宫首官。
可以说,徐闻的官职已经位极人臣了!
只要往后徐闻不乱来,以后在这大明王朝,他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绝对不可能倒下!
尤其是越国公的含金量,那是相当的高!
靖难功臣中,九成九是武将封爵,唯独徐闻一人是文臣封爵!
这可以说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儿了!
大明的封爵制度主要侧重于对军事功臣的封赏,而文官则主要通过官职和俸禄来体现其地位和待遇。
自大明开国以来,文官封爵的极少,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那些可都是开国功臣!
唯有李善长一人封了韩国公。
连刘伯温也只是伯爵。
而徐闻,年仅二十二岁,便受封越国公,实乃古今罕见!
永乐新朝,文官稀少。
此时的徐闻,地位可比当年的李善长不知强上多少!
册封大典足足进行了一整天。
但凡是当年跟随朱棣的没有一个落下,全部都得到了天大的好处。
只要他们不作死,爵位都可以永远世袭下去。
历史上这些靖难功臣,大多数家族都世袭了二百多年。
其中典型的就是张辅的家族,到了明末子孙都是国公,执掌京师防御,子孙末代英国公张世泽,护国战死,无愧先祖。
让徐闻意外的是,这次封赏中,军师姚广孝没来。
不仅没来,连爵位都没有。
身为靖难重要谋士,是他劝朱棣造反的,几乎一手导演了靖难之役,居然没封赏?
退朝后,徐闻找到老和尚询问原因。
老和尚跑到鸡鸣寺了。
得知徐闻来意,姚广孝呵呵一笑:“贫僧是出家人,本就无欲无求,对世俗权力毫无兴趣。”
“放屁!”徐闻断然道:“你这老和尚,看起来安于清修、无欲无求,其实一肚子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