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左手边,靠围墙建了一长排卷棚,卷棚被隔成了十丈左右的一间间敞开的库房,里面摆着碗口粗的原本搭的货架,民工们排着队,在那里办理入住手续,顺便寄存行李包裹。
那牵骡子的汉子,排在第二间库房的队伍里,到了他,他憨厚地笑着,递上自己的路引和货品清单:“小二哥,俺住大通辅,一头骡子住牲口棚,包裹寄存。”
显然是个住惯了店的老油条。
看到那山一样的包裹,伙计也没惊讶,一边登记一边问:“骡子自己喂?要不要草料?”
汉子道:“自己喂自己喂……那个,小二哥,能不能买一束草料?”
小二边写边道:“包裹十九个,寄存费五文……住宿男子通铺一位五文,骡子一头两文,草料一束三文……共计十五文…… ”
男子从肩上的褡裢里掏出十五文钱递上去,看着伙计收了钱,另外两个伙计上前,将骡子身上的包裹解下来,抬到柜台后面的库房里,一个个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还细心地用麻绳将包裹牢牢地捆在一起,绳头在货架上打了死结,这才接过伙计递上来的票据,仔细核对后,对着伙计点头哈腰地道谢,挤出队伍,牵着骡子,往大门右手边走去,估计是喂牲口去了。
“嘿,还真方便,”舜华低声道,“也真便宜,骡子住一晚只要两文钱,一束草料就要三文……”
旁边一位妇人听见了,接话道:“这都旱了几年了,地里哪里还有草?还是洛阳这地方离黄河近,地里还能长点草,那牲口的草料,也是女人孩子们去野地里辛苦割来的,额家驴子的草料,都是额去地里割的呢,赶路的人不想停下来割草,可不得买么?”
“姐姐一看就是能干人,”张蔷由衷地夸奖道,“姐姐哪里人啊,也来住店吗?”
妇人爽快地道:“额是陕西凤翔府人,过了西安府还要走十来天呢,额一家子出来做工,这不回家过年么,今儿住店。”
舜华惊讶道:“凤翔府?姐姐一家去哪里做工?”
妇人道:“去海岛上晒鱼,额男人兄弟四人,额妯娌四人,都在海岛上做工。”
张蔷道:“那么远,姐姐每年都回来过年?”
她们这是赶上大明牌春运了,这个驿站才这么热闹。
“这不是老人孩子还在老家么?”她对着张蔷道,“妹子第一次出门吧?额们兄弟妯娌共八人,都回来得花多少钱啊?每年轮着回来,今年轮到额们两口子回家过年,额们两口子三年没回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