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机构往往只能监督臣僚,而对皇帝本人则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n
这导致了大多数皇帝在权力面前失去了自我约束的能力,最终走向平庸、腐败甚至暴虐。
\n
然而,也有少数励精图治的皇帝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不仅注重发挥监察、谏议部门的作用,还主动要求臣下来监督自己,并虚心接纳各类谏议。
\n
江鸿飞决心成为这样的皇帝,他要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心与勇气。
\n
在江鸿飞刚刚取得消灭金国这个辉煌的战绩的背景下,《求贤纳谏疏》的发布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n
它不仅体现了江鸿飞作为一位明君的胸襟与气度,更展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感。
\n
与之前的《开惑论》相比,《求贤纳谏疏》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自省与进取的精神。
\n
江鸿飞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权力的清醒认识以及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n
对于文官与文人而言,《求贤纳谏疏》的发布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n
他们看到了江鸿飞作为一位明君的诚意与决心,感受到了被尊重与重视的喜悦。
\n
他们纷纷表示愿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即使面对江鸿飞的批评与指正也毫无怨言。
\n
因为他们知道,江鸿飞是一位真正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明君。
\n
以陈公辅、胡铨、李光为代表的诤臣群体,大受鼓舞,他们犹如繁星点缀夜空,对国事民生,乃至江鸿飞的日常琐细,皆不吝忠言,直言不讳。
\n
这股风气迅速蔓延,从朝堂之上的宰辅重臣,至地方微末的九品县丞,乃至深宫内的皇后、太子及妃嫔,皆纷纷献策,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议政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