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
\n
江鸿飞之所以决定休养生息三年,主要是接受了陈公辅的建议。
\n
陈公辅于政和三年,于“三舍”选拔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其才情之卓越,堪比进士科之状元,一时风头无两。
\n
www ?ǎ n ?c o
\n
若非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权臣排挤,他本应早已身居高位,而非在宦海浮沉十余载,方至正七品右台谏之位。
\n
陈公辅步入官场,秉持气节,忠言直谏,不畏强权。
\n
在平江府教授任上,面对朱勔权势滔天,百官趋炎附势之景,他坚守原则,拒不与朱勔同流合污,甚至在其兄丧事之际,不仅自身避之不及,更严令门生不得前往吊唁。
\n
李邦彦复职之事,震惊朝野,众人敢怒不敢言,唯陈公辅挺身而出,连夜上疏,揭露其卖国求荣之恶行,终致其及其党羽被黜。
\n
历史上金人南侵之后,朝堂纷争不断,吴敏与李纲失和,而陈公辅却能秉持公正,不为私情所动,一心为国。
\n
其正直与忠诚,深得赵构赞赏,特赐三品朝服,并命尚书省绘其肖像以表彰。
\n
时移世易,陈公辅由宋入元,身为降臣,本应谨言慎行,以免招致非议,以求自保。
\n
但他却勇于直言,对朝政中的不公不义之事,绝不姑息。
\n
早在江鸿飞南下伐王庆之前,陈公辅就力陈休养生息之策,主张应体恤民力,实施休养生息之策,以安民心,固国本,以图长远。
\n
当时,王庆、南宋和方腊全都展示出来了其虚弱的一面,正是大元帝国完成大一统的千载难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