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这世间中沉沦,生死有命,我佛慈悲,生我而育我,而我以死,做最后的报效。持渡,这是喜,而非悲,不哭。”
如此,持渡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人生,一个自我独自面对的人生,他披上了那件属于知慧僧人的白色袈裟,于世间赤足行走。
佛教以为,肉身是桎梏,唯有朝圣才是真正的超脱,所以才会有“苦行”。
他们以为,砥砺肉身能够以痛苦来激励神经,欲渡苦海,彼岸就不再是终点,而是那芸芸众生。
所经之处,化缘施舍,逢人度化,世人传颂“白衣圣僧”。
持渡一生追寻过很多问题的答案,我从哪来,要到哪去,我又是谁,我又会成为谁,最终这些所有,而又都聚集成追寻一个答案,我是什么。
于这红尘之中,随着他的所作所为渐而闻名天下,持渡一名也真正授命神佛,成为了佛门的佛陀,即,僧圣,是佛门唯一一位在世佛。
也因此,持渡度了金身,于庙宇受人供奉祭拜,可他对此却不闻不问,他不喜欢自己被桎梏在那副黄金浇灌的佛像中,他向往这芸芸众生的人山人海。
一叶一菩提,一念一生莲,在这大千界,持渡历经劫难终成神佛,他已经抵达了这一道路的最高境界,他不认为世间的约束能够再桎梏他,可他却也对自己来自于人海而深信不疑。
他要再从高处向低处,回到属于他的位置。
于是凡是走过一座属于他的煌煌庙宇,他会打碎那金身佛像,将那些黄金纷发于所需要的人,又会留下一枚舍利子,以做代价。
多地政府开始向朝廷响应这个问题,持渡的所作所为或许是一种抗议,又或是一种不满,众人都以为,一个僧人,不值得任何同为人的人下跪祈求。
而所谓的佛,也只不过是人心中的愿,有求才有佛,有念才有佛,至于所谓的回应,不过是命中注定的相逢,就像知慧所做的一样
而这芸芸众生,更不应该向任何人低头,所谓众生平等,不仅仅只是在人与人的身份和不同的观念中,更在面对的困难与逆境中。
只要众人携手,高山可平,深海可填,他呼吁人们以慈悲为怀,众生为悯,提倡共渡难关。
这是他的道,也是他心中的佛,即,普度众生,与礼书的有教无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前者在于人人平等的面对困境,携起手来共渡难关,后者在于对学习的追求可以遍及普罗大众,人人皆可读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