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领主仅仅率领了五千人马,魏延将军主动请缨率领一万人急行军前去救援,目前并没有消息传回!”
赵鸿皱起了眉头,这里可是夏国控制的范围之内,居然是敌军的军队先一步到达?
不过他几乎是瞬间就想到的原因,肯定是附近的中立城池出兵,这才能赶在他们之前。
看来晦明阁对樱花地区中立城池的渗透很深,这附近的城池都不在他的情报之内,应该算是敌军埋下的暗子。
他也没有因为这个而慌乱或者失去判断,他甚至没有对这件事情做出任何的反应,就好像士兵只是禀报了一个无关痛痒的小事。
因为他知道慌乱是没有用的,现在他们正在和安禄山的大军进行战斗,而魏延已经率军去救援了。
他这里的军队如果不选择跳崖的话,到达悬崖下方得要大半天的时间到时候一切都晚了。
与其担忧刘伟,不如相信魏延,毕竟站在蜀汉的角度上来看,魏延还真是忠臣!
别看演义当中说魏延脑有反骨,久后必反,但正史当中的魏延十分忠心。
魏延一开始就不是投降进入到的刘备集团,而是很早之前就已经加入到了刘备的手下,属于嫡系亲信,刘备入蜀川的时候魏延以部曲的身份随刘备入蜀作战,没有辗转两个主公。
在入蜀川的战役当中魏延屡次立功崭露头角,所以才能成为汉中太守这个关键位置。
刘备的同族人,后来的车骑将军刘琰,之所以在后来不受待见,除了他昏庸之外,还有就是和魏延闹了不和,诸葛亮选择将魏延留在军中,将刘琰给安置后方闲职。
马岱斩杀魏延也不是诸葛亮的安排,这也是演义创作,正史当中诸葛亮的遗言是说如果魏延不听命令,则大军自行撤退,不要管魏延的军队。
但魏延在诸葛亮死后想要主揽大事,他为人比较冒进,想要军队继续北伐,甚至不惜攻击蜀军,烧毁撤退的栈道。
杨仪和魏延都上书对方谋反,事实上他们双方都并没有谋反之心,不过之前那个能压制他们双方的人已经没了。
撤退的事情可是诸葛亮遗言,魏延不听刘禅自然会怀疑,加上董允、蒋琬等人担保,因此他才会觉得是魏延谋反。
在诸葛亮的遗言、刘禅的定性双重BUFF之下,魏延自己的军队都已经不听从他的命令,导致魏延成了光杆司令,这才被杨仪派遣马岱斩杀。
甚至魏延在没了军队之后还是带着自己的儿子逃回汉中,准备去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