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拿出一份报告回应道:“广州的研究团队也遇到同样问题;而北京才刚开始展开工作,并未见到实质性的突破。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团队借助先进的设备取得了一些成果。他们初步发现这次病毒经过多次变异,并且这种变异体具备极强的抗药性。”
听到这里,在场的每一位都不由自主地提高了注意力,刘明接过上海团队提交的详细资料继续浏览。然后,向其他人解释说:“使用抗生素治疗不仅未能有效抑制病毒扩散,还导致病患身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
众人都沉默了下来。压力在肩头愈发明显。“我们绝不能让进度落后得太远,大家需要加油。”副院长冯建说道。
“你们有什么更具体的方向吗?比如说新抗生素之类的措施有没有提出来?”一位老科学家质疑起新方向的可能性,“我们的研发条件并不比国外差,既然能想到新抗生素,国外为什么没有成功的案例?他们的方向是不是有问题呢?”
刘明深吸一口气后回应道,“各自有各自的方法,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专注解决手上的难题。”
离开会议室后的小李跟随着刘明走向他的私人办公室。“您觉得咱们能成功吗?”坐在办公桌前整理国外研究报告的同时提出了这个沉重的问题。图片和文字中的情况让人感到震撼不已。然而,刘明只是静静地喝着他早已凉透的茶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最后看向一个放有针灸器具的盒子,“我们会成功!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流行性疾病均通过传统中医中药得以控制。”接着补充说,“我们可以做得一样好甚至更好!”
清晨的一阵阵口令声划破机械厂后面的宁静——这处新建不久却已然形成每日必修课的训练场地内回响不止。“一二三四”,跑步的队伍中不仅包括刚刚建立的护卫组,还有各个分厂抽调过来参与轮换培训的安全人员,甚至是生产工段的轮岗人员也在内。按计划每个季度一次集训已经成为一项制度化活动;二分厂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得以例外对待。
杨林,作为厂领导之一经常会出现在这些场景中——他穿着短袖与战士们一道跑步、爬杆以及完成一系列体能挑战。这段时间里,不仅人变得更结实健壮,还拉近了自己同下属间的距离:同甘共苦成为了凝聚团队力量的关键。同时他积极参与各项训练活动,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最终得到了士兵们的尊敬和爱戴。而那位陌生客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平静的生活…… 来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爆破技术工人,经梁副组长介绍,他是杨林为新的计划引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