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大名鼎鼎的曹季兴。
在永宁元年(公元120)时,老实巴交的曹节被邻居诬告说他偷牛。吃了官司还赔了钱,连家中的春耕都误了,曹节可谓是吃尽了苦头。虽说最后赔了钱也出来了,但受了气啊,心里那个不爽啊,却是让人心里窝火。
朝中有人好做官!曹节被赤裸裸地上了一课。
那个时候要做官得有人举孝廉。一个农民谁会搭理你?一共二十万
人的县城,
一年举廉的名额也只有那么一个。谁会给一个农民举荐?缘份不够啊。
于是,曹节又将眼睛盯上了内宫太监这条路。然竟内宫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去的。内宫的险恶可是代代有传唱的。
送个老实巴交的儿子进去,那无异是送人头。所以,送进去的这个儿子肯定得是最聪明伶俐的那个。让这孩子进宫当官,哪怕是宦官也无人敢欺其家族,官越是当得大,越是能反哺家族。
且这三个大儿子都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在这个关键时候你让他们把身上最重要的零部件给去了,曹节觉得自己就算是父亲也做不到。
于是这个任务便落到了曹季兴的头上了。
欲进皇宫,先挥刀自宫。
可怜的曹季兴便卸去自己做男人的零部件入了宫。入宫当日,又请那文士过来起名。毕竟,那时候的人有姓有名有字。而季兴,只是字而已。
虽说那时的人都是先安名再在成人礼时取字,但对于大字不识一箩的曹节来讲,这点显然是行不通的。
我管你那么多,人家有的我也有,那便行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