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也是样样都缺,哪怕自己带队出来,也没有受重视,刚开始都没自己说话的份。
朱先生带着她下楼和这次过来的修理工一起汇合。
叶应澜回他:“你不能跟咱们自己的修理厂比,我们的修理厂别说在马来亚,就是在整个南洋都是头一份的,这里的条件肯定不如我们那里。”
他说得没错,在很多时候,他们这群修理工就是巧妇要为无米之炊,叶应澜对这位笑了一下:“大哥,多谢提醒。”
“老宋,你一起来。”
“你是站里的老师傅,一起来。”朱先生还在劝。
“看我,看我。”朱先生说,“听余太太的。”
叶应澜看向朱先生:“朱先生当前情况紧急,我也就不推辞了,下关修理厂我就做主了?”
叶应澜点了两个修理工的名,也请了下关站原有的人,一起进楼上会议室。
其实情况比她想得要好,她手写了一份清单,签了自己的名字,递给身边的兄弟:“李哥,你带人,去种植园仓库提清单上的东西来。”
朱先生以为她核对清单之后,再从星洲运进来,可没想过种植园仓库有现成的,他愣在那里。
“啊?竟然那么早?”
“幸好,幸好。”
朱先生大喜:“好,我马上去发电报。”
那位宋师傅算是他们当中最厉害的一个,叶应澜不动他的岗位。
叶应澜让人先点收入库。
“什么南洋财大气粗?我们的长辈过番下南洋,进种植园,去矿山做苦力。知道什么叫猪仔吗?我们长辈都是当成猪一样被卖过去的。捐过来的钱,也都是咱们的血汗钱。”
叶应澜跟朱先生说:“朱先生,按照这里的规矩入账。”
“朱先生一直做运输的,出入账比我熟,我听您的。”叶应澜跟他说,陈主任都送亲信过来配合她了,她自然要拿出诚意来。
难得朱先生如此清楚,叶应澜点头:“好,当成是站里赊购入库,先用着。”
叶应澜昨夜和同仁出了一趟救援,回到下关站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就在办公室睡了一晚。
“等你明天带好吃的过来。”一个正在修车的兄弟说。
才短短一个多月,除了和自己一起过来的同事,当地的工人也大多喜欢上了这个温柔又慷慨的余太太。
而且,她时不时地会拿些零食过来,当地的这些工人哪里舍得自己吃,都是拿回去让孩子们高兴高兴。
出门时刚好撞上他,她招呼了一声:“宋师傅,我今天早点走了,有什么疑难的,您帮忙看一下。”
叶应澜上车,开车回种植园,叶家回国开农垦公司,应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