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在墓前建造了神门等建筑。此后,唐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修,尤其是明清时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如今的宏大规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孔林内保存了大量的碑刻墓志,总数达 4000 余块,这些碑刻涵盖了从汉代到民国时期的各个历史阶段,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泰岱巍巍垂俎豆,秋阳皓皓照宫墙。堂虚似有弦歌响,桧老真看手泽长。
夏先衍探查完成曲阜的灵源之地后,并没有离开济州而是去了南旺枢纽考古遗址灵源之地。在这里将为运河文化画一个句号。
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济州市汶上县南旺镇府前大街,是为保护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遗址而在原址建设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南旺分水枢纽是永乐九年工部尚书宋礼采用汶上老人白英建议修建的工程。
京杭大运河流经鲁西南的汶上县南旺地段时,因是制高点水浅难以通航,而汶上县北境的大汶河水源丰富,于是宋礼、白英在小汶河入运的“T”字形水口对岸砌石护堤,并建造鱼嘴,使得流水七分向北流,三分向南流,解决了大运河水脊处水源的问题,并建龙王庙于分水处,称为 “分水龙王庙” 。
明永乐十三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南北方的物资得到了极大的交流,使得北方出现了临清、聊城等因水而兴的城市,而这也为明代政权迁都提供了条件。
南旺分水枢纽是整个大运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工程之一,其科学性和技巧性可与华夏古代的灵渠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相媲美。
考古遗址在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包括砖雕佛像 1 尊、明清铜钱 9 枚、陶瓷器残件 50 余件,琉璃和砖雕建筑构件 300 余件,如垂兽、走兽、仙人骑凤、套兽、基座、瓦当、滴水等,同时还清理出了祠堂建筑彩绘残片、灶坑等遗迹,以及 “宋尚书祠堂记”、明万历十六年 “圣旨碑”、“汶邑南旺镇分水龙王庙记” 等 20 余通明清重要碑刻 。
公园以汶运交汇口和南旺分水龙王庙为核心,北至十里闸,南至柳林闸,东至徐建口斗门。灵源在此孕育而生后,扩张至整座考古遗址公园。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夏先衍通过运河孕育的灵源,将运河沿线的历史变迁、人文传承、社会发展等脉络清晰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