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勤勉。不同的是在于李隆基已开创了开元盛世,在百姓心中还是多有威望,愿意相信此时的大唐天子李隆基。
张九龄上书李隆基,如今天幕一开,更应广选天下大才,以此适应蒸蒸日上的大唐。
李隆基同意了 。
经过天幕曝光安史之乱,李隆基是越来越信任张九龄。
李林甫本就是靠着迎合李隆基的心才走到这一步,和张九龄相比,能力还是差了。眼下李隆基都克制自己不去享乐,李林甫自然而然的失势了。
————
宋 乾德五年
赵匡胤积极备战,目前还剩下北汉、吴越、南唐等地了。
赵德昭比赵光美还小四岁,赵匡胤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为了避免发生五代十国旧事,决定开始好好培养自己的三弟赵光义。
大宋的隐患还有契丹、未建国的党项。不管怎样,赵匡胤决心一定要为后代尽可能的扫清障碍。
至于重文轻武?
赵匡胤:先把五代的风气扭转过来,后面的交给子孙。他们应该有办法吧?
————
宋 熙宁二年
苏轼对于天幕讲的美食很感兴趣,全身心投入研究美食大业中。
美食中,勿扰。
苏辙:……
————
宋 绍兴五年
岳飞看了崖山海战后就在心中下决心,此生定要北伐收复失地,直捣黄龙!让大宋不被后世人耻笑为送/怂。
可惜,金国使者来杭州了。
赵构对此表示:爱卿忠贞体国,朕心甚慰,先回营练兵,北伐之事,暂歇。
————
元 至元二十一年
反正也是没事干,忽必烈下令继续准备对日作战。
蒙古人从不气馁!
就是该如何改变大元仅百年余的命运令忽必烈想不到好办法。
但是,忽必烈有个好儿子真金太子,他可以。
—————
明 洪武二十六年
大家心中惊骇朱元璋对朱棣的态度,难道皇上他想改立朱棣?
这可不行啊,朱棣非长,这是置秦晋二王何处?
大家齐上奏,但朱元璋都按下不说话,众人心中惶然。
进京的王爷们已经在南京待了很久,各王爷们猜想该不会是爹为了避免朱棣那种事发生,想把他们都扣在南京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