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文兴剑,士颂给予的人,又有他的特点。这人主管着士颂的人才选拔,主持着士颂的科举之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人有伯夷古风,明辨奸邪,上有谋国之策,下有举贤之能,恨不早遇孝先也。”
这人便是历史上为曹操提出“奉天子以讨不臣”,为曹操挑选人才的毛玠。
士颂在鲁阳得了毛玠之后,也是将自己这边的人才选拔之事,交给了毛玠来主持。
毛玠为了士颂的科举制度,也是尽心尽力。
他结合这个时代的特点,结合士颂之下的世家,寒门,以及士颂推行的学院等诸多学习之路,完善了士颂的构思,通过一次次的科举考试,以百姓可以考吏员,吏使可以考官员这两级制度,平衡了各方势力。
数年来,为士颂招募了诸多中下层官吏,完善了士颂的人才梯队建设。
更为关键的是,毛玠选取出来的官员,都是能干实事的人,是可以帮助士颂推行新法的人。
正因为一批批这样的人才,才让士颂有能力在交州,益州逐步推行新法,而不是只有一个空架子。
毛玠对自己能得一把文兴剑似乎并不意外,而对于自己属于最后几把文兴剑,本来还有些奇怪,难道士颂不重视人才的选拔,但看到士颂前面几把文兴剑给予的人,他心中也倒是没有不平。
士颂今天做法的本身,就是最好的吸引人才的举动。
士颂自己动手铸造黄金台,亲手种植梧桐树,对天下英才的吸引,会比自己好上许多。
毛玠之后,士颂拿出了第九把文兴剑,笑道:“此剑,却是要给一位来的稍晚之人。”
说完,士颂的目光扫过人群,最终把目光落在了益州派系那一堆人中,高声道:“此人上懂天时,下晓川泽,料世兴衰,孙膑再世,孝直,来的何故如此之迟耶?”
明明是发问,似乎是不满,但这责怪的背后,却是对法正的肯定,希望法正能早点到自己的身边,埋怨法正来的晚了,更多的是士颂对他法正的看重。
而这一边,法正,张松,黄权诸人心中的石头,也终于是落了地。
好歹,益州派系这边,也有一把文兴剑。
黄权效力刘璋,最后刘璋投降他才投降,虽然治理益州有功,但绝对没有资格这么快就得到一把文兴剑的。
张松则是虽然献图有功,和士颂暗通曲款。
但他做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