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的时候,国人回家过年的情结还是非常重的,浦口火车站内是人挨人、人挤人。刘安之没有带什么东西,就是钱、车票。钱大部分都深藏在贴身衣服口袋里面,外衣口袋就放了一些零花钱。他提前一个小时到的火车站,候车室里在开往蓉城方向火车的检票口已经排好了4队30多米的长龙了,有的人三三两两站着聊天,有的人把行李放在地上垫着坐着吃东西,有的人不停的东张西望。刘安之对春运的这些场景早就习以为常了,他上一世可没少经历这样的场面。他默默的选了一队,跟在队伍后面排队。时间不长,后面人越来越多,最后已经排到了50米开外。
终于,到开车前半个小时,火车站工作人员宣布开始检票,人群一下子涌动起来,所有人都立刻把行李背好、拎好,然后队伍逐渐向前流动。刘安之身处其中,他感觉自己就象是风急浪高的江河里的一叶扁舟,只能随着风浪不断前进、前进。人虽然很多,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很高,速度很快,不到15分钟不到,刘安之顺利的检票上车,找到自己的座位。
车站内是人声鼎沸,车厢内也是一片嘈杂。刘安之安静的坐在座位上,静静的看着车厢里神色匆匆的人群,想想自己上一世也是像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好多年都是大包小包的拎着,在川省和金陵之间来回奔波。
很快,火车启动了,人们也逐渐的安顿下来。在刘安之所在的车厢里,不仅仅是130几个座位一个不空,车厢过道也是一个挨着一个站满了人。刘安之知道,现在不要说是有座位的坐票,就是没有座位的站票也是一票难求。车厢内左右两边的座位一边是两座,另一边是三座,几乎所有两座都是坐的3个人,所有三座都是坐的4个人。没有座位好挤的,就只能站着,有不少人一站就是10几个小时,甚至于20个小时。白天的时间想要在过道里就地坐一下是不可能的,不仅有来来回回卖东西的小推车,还有来来往往走动的人群。只有到了晚上12点夜深人静以后,疲惫的人们才能稍微安心一点的在地板上相互依靠着咪一会儿。春运,是最能直观的体现中国人吃苦耐劳精神、团结互助精神和家团圆思想的一个载体,回家的渴望战胜了所有的艰难、疲劳和自私。
刘安之很安静,没有主动去和周围的旅客搭讪,似乎每每在人多的时候他都有一种看客的错觉,自己只是一个看客,一个观众。而周边座位上的、旁边过道站着的旅客们却是逐渐热闹起来。他们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从身边人开始,从口音到相互询问家乡在哪、要去哪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