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
\n
从83年担任院长以来,可以说中戏目前的领导班子,很多都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
\n
他身旁坐着中戏的一二把手,书记刘国福、院长徐祥,徐祥曾经是他的助理。
\n
整个中戏,几乎都烙印着徐小钟的印记。
\n
“对,自导自编自演,没想到这小子还有这一手,就是这话剧……哈哈哈!”
\n
徐小钟听着时尚的台词,不由得笑着拍起了手:“商业话剧,你看看孩子们的反响,有时不得不承认,这时下的变化是真大,话剧界确实要改革下,电影都改革了!”
\n
“都是网络搞的,我倒是觉得话剧这个样子,不一定是好事!”
\n
赵又亮不由的摇了摇头。
\n
那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呢?
\n
如坐针毡,却又无可奈何。
\n
对于研究了一辈子话剧的他来说,这样的话剧,他显然是没法接受的。
\n
但他又不得不承认,陈愈写的这一台“小品式话剧”,会很有市场,年轻人受众很好。
\n
你不能说它不好,相反很好,看观众爆笑的气氛就知道了,几乎几秒钟剧院都哄笑起来。
\n
中戏之前《翠花上酸菜》的成功,让所有人看到了商业话剧的潜力。
\n
所以赵又亮虽然看的很是尴尬,但也象征式的笑着。
\n
没办法,那句老话怎么说来着?
\n
永远不要觉得你比观众聪明,也永远别觉得你比观众有审美,票房取决于观众的认可,而不是你所谓的好与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