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满生活在一个宁静的小镇,这里的人们过着质朴的生活,而苏小满的家就在小镇的东边。他家境虽不富裕,却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母亲苏以荟是个勤劳善良且对孩子寄予厚望的女子。
小满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慧,他对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仿佛那些古老的文字和学问对他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小镇的学堂里,他总是那个最耀眼的学子。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学堂的窗棂上,小满就已经端坐在书桌前,开始诵读诗书了。他的声音清脆响亮,回荡在学堂之中,让夫子也不禁点头称赞。
夫子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他一生都致力于教育,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学生。在他眼中,苏小满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有着无限的潜力。这一日,夫子将苏小满叫到跟前,捋着胡须说道:“小满啊,你的学问已经远超同窗,如今乡试将近,以你的才学,应当去试一试,若能中秀才,那可是光宗耀祖之事。”苏小满听闻,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向夫子深深一揖:“夫子,学生定当努力。”
当小满回到家中,将这个消息告诉母亲苏以荟时,苏以荟激动得眼眶都湿润了。她忙拉着小满的手,说道:“我儿有此机会,定要好好把握啊。”在这个时代,科举是无数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对于苏以荟来说,她一直期盼着小满能够出人头地,如今希望就在眼前,她怎能不欢喜。
在古代,科举制度极为严格且复杂。乡试是科举考试的重要一环,一般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只有通过了县试、府试的童生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而秀才则是乡试中脱颖而出者的荣誉称号,一旦成为秀才,便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地位,可以享受一些特权,比如免役、见知县不跪等。
苏小满深知这次机会的珍贵,他开始更加刻苦地学习。他每天都会在昏暗的油灯下苦读到深夜,研读经史子集,练习八股文。母亲苏以荟则在一旁默默地为他做针线活,陪伴着他。她虽然不懂那些深奥的学问,但她知道儿子的努力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乡试的日子终于来临。小满告别母亲,踏上了前往省城的路途。一路上,他看到了许多和他一样怀揣梦想的学子,有的神情紧张,有的自信满满。当他来到省城的考场时,那森严的氛围让他也不禁有些紧张。考场周围戒备森严,考官们神情严肃地检查着每一个考生。
苏小满深吸一口气,走进了考场。考场内十分简陋,每个考生都有一个狭小的隔间,里面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小满坐在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