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潘敬元点了点头,答道:“事实上他的确天赋异禀,其实从他那篇论文就能看出来。据说从他决定独立就用似完备空间理论分析曲线有理点上界这个问题展开研究,到写出那篇论文,只用了大概二十天左右。
\n
而且更让人惊叹的是,他接触舒尔茨教授的数学思想,跟一系列工具也不过才一个来月。据说他会去研究舒尔茨的论文,还是因为另一位老师的推荐。”
\n
丹尼斯点了点头,如果潘敬元口中的天才换了个命题质疑,他说不定还有兴趣跟潘敬元多聊聊那个乔喻。
\n
但质疑的偏偏是他们的课题。
\n
丹尼斯摇了摇头,说道:“他提出的问题的确很有趣。我们都知道结构的一致性,对于我们给出的结论有多重要。这的确是个很难反驳的质疑,但并不是基于证明本身的严谨性。
\n
多篇论文的交互,的确增加了验证的复杂性。要说明整个证明过程中,我们用到的系统性分析工具能确保设计的几何对象、代数结构和相关性质保持着严谨的一致性,是个很复杂且庞大的工作。
\n
但说实话,我大概能理解你的感受了。他提出的问题让我都感觉有些心里打鼓。但你看,他还没能找到反例。这起码说明了我们的论证是严谨的,起码是相对严谨的,反例没那么容易找到。”
\n
潘敬元苦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轻声问了句:“那如果他找到了呢?比如在未来某个时间节点。”
\n
丹尼斯长长的出了口气,耸了耸肩说道:“那就只能重新探讨这个问题,并重新审视论文的证明过程了。那将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又要继续,
\n
不然呢?起码我不会放弃这个命题。无非是把对方提出的特例给解决掉,我相信这绝对不会比我们从头开始更难!你说对吧,潘?”
\n
潘敬元挺喜欢丹尼斯教授的豁达,这大概也是当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