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这老头儿毕竟也已经六十来岁的年纪了,这般年纪还背着书箱一路北上,晒得和老农一般,已足够证明其其悔过之诚心。倒也不需要继续折腾立威了。
\n
于是老朱便询问起刘三吾,这一路而来的见闻。
\n
刘三吾这一路行来,只为了挽回自己的名誉。至于如何挽回名誉,他心里是清楚的,那就是全力支持“开民智”一事,以彰显自己的浪子回头,迷途知返。
\n
他昔日是大儒,这一次被迫赴北,名义上虽然是类似于流放,但他是真的将夏原吉的建言停在了心中,想要在“开民智”这事之中做出名望来。
\n
是以这一路上,他着意体察民情,意在为开民智一事,找到更多的依据。
\n
“陛下,臣自应天一路北上,确实发现了一桩大问题。”
\n
“元庭肆虐百年,我华夏礼崩乐坏之严峻,直教人触目惊心。”
\n
“老臣这一路上,光是亲眼所见的风俗败坏之事,便有数十件。”
\n
“其中,多有拐卖、骗婚、吃绝户等诸事,不胜枚举。”
\n
“民风败坏如斯,实在是……实在是教人痛惜!”刘三吾道。
\n
“嗯,此事,咱也有所亲见。”老朱道,面上流露出忧虑之色。
\n
大明鼎定江山,距今以三十余年。虽说在诸多的政策上开天地之先,大明整体上也是蓬勃向上。
\n
但在一些阴暗处,其实民间仍然存在有大量糟粕般的民俗。特别是相较之下,比江南苦寒许多的北地尤甚。
\n
其中一些民间的三姑六婆,借着各种名头,装神弄鬼,欺压百姓,已是成风。老朱一路北巡,也处置过不少诸如此类的案子,这几年间,也下了不少整治此类事件的政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