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那就是……这些东西,其实是乱了纲常的。”
\n
“先前的那些东西,遮遮掩掩,还能勉强搪塞过去。而开民智……”
\n
“开民智,就务必要告诉百姓,咱朱家是凭什么治国,凭什么做这皇帝的位置。”
\n
“以前的皇帝,凭借的是儒教,凭借的是纲常……现在,你想把儒教的纲常推翻了,想让这百姓们都生出民智。”
\n
“那你要凭什么来树立新的纲常?”
\n
“仗着什么,来让我朱家的法统名正言顺,千秋万代?”
\n
老朱的眼睛瞪视着朱肃道。
\n
凭心而论,老朱所问的这一点,其实也是现在儒门以及诸多反对声浪里,抨击的最为激烈的点之一。
\n
封建时代的阶级统治,是需要法统的。自董仲舒以来,赋予君王及天下人的法统,乃是“敬天法祖”,是“三纲五常”。他将皇帝奉为天子,认为天子是代天守牧万民,是以天下天生便是天子疆界,万民天生便是天子子民。
\n
然而,新学实际上,却已经慢慢打破了这一层属于天子的光环。新学不讲求“天理”,讲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纵然也结合了儒学,但这几年的发展下来,任谁都知道,新学是务实之学,实际上是反儒学的。
\n
“天子”“三纲五常”,能经得起“求证”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没有求证的方法。
\n
也正是因此,新学对这方面,实际上是一直避而不谈的。这方面仍旧属于旧儒学的掌控领域,由儒生们拥有最终的解释权。百姓们庸庸碌碌,自然是读书人们说什么,便是什么,也没有那闲心思去怀疑这些。
\n
然而,开启民智的举措,却毫无疑问会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