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虽然规矩在那里,但历代多半都不把明堂当作宫殿内的主殿,多半是当作祭天的场合来使用。
\n
大明修建明堂的时候,是在永庆中兴时。那时以现在的角度来看还是前现代,可以参照的例子就只有武则天的明堂“万象神宫”。但万象神宫的下场,就是在火灾中被烧毁。
\n
现在想想,万象神宫不烧了才是奇怪,迟早要被烧掉的。毕竟万象神宫快有100米高了,即使是搁到现在也算是高层建筑,一旦烧起来根本就没有办法灭火。
\n
而大明的明堂是修建在紫金山顶上的。这不只是普通的高而已,还在周边区域的制高点,一定会遭雷劈。如果还是和万象神宫一样用木头来修,那这耗资亿万的工程奇观能存在多久就只能看老天爷有多赏脸。
\n
更要命的是,这玩意儿在整个京城都能看到。如果它真的“火”起来,那朝廷就要在天下人面前丢大人了。
\n
所以当时朝廷果断选择从罗马那边招标了一个设计方案——以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为基底来修建。
\n
朝廷早就注意到圣索菲亚大教堂了。因为非常巧合的是,圣索菲亚大教堂不但同样处于城市的最高点,而且也是下方上圆,甚至它还真的是罗马人接受诸侯朝觐的地方,也是罗马人祭祖的地方:历代罗马皇帝有不少就埋在里头了。
\n
所以朝廷是把圣索菲亚大教堂当作罗马的明堂来看待的。双方在这里出奇地一致——作为国家的门面,这座奇观一定要下方上圆,一定要又高又大。
\n
朝廷其实也不是不能自己设计。毕竟当时虽然现代科学方兴未艾,大明还是能自己解决石质穹顶的设计问题的,大明自己也确实设计过不少。
\n
但大明之前设计的石质穹除了皇陵之外,也就是金匮石室,也就是皇家的档案库。《永乐大典》的原本就装在里面。那是历代都会修建的石头大楼,不但外面用不会着火的石头修建,用来盛放文献的容器也是金属的匣子,从里到外都烧不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