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商洛不打算给他们不朽,因为这些日耳曼人不在他的计划之内。他要做的,是让周遭的所有人都认识到天庭的力量。
\n
换而言之——信息在传递的时候总会走样,所依赖口耳相传的信息总是不靠谱,而书面文件的传达又总会受限于识字率和曝光度。
\n
思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这个了:
\n
只要对地形进行一次修改,那么这人造的自然奇观就会让所有人无法忘记。
\n
马援曾经做过类似的事,他在交趾设立过铜柱。但铜柱的震慑,终究是不如直接对地貌进行修改来得更有威慑力。
\n
【撒盐啦~~撒盐空中差可拟。】
\n
某种程度上,罗马人也做过类似的事。虽然撒盐这种传说本身并不那么可信,但这表达了罗马人的习惯:必须要给被征服者留下烙印,他们才能记住自己的失败。这种方法,有时候是战场纪念碑,有时候是图拉真柱,还有的时候就是直接撒盐——
\n
罗马人偶尔也会用反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比如当地如果本来就有神殿一类的建筑物,罗马人会选择把这些建筑物夷平,将其中的象征物拆回罗马城,以此来消弭本地的土地的记忆。
\n
共同的记忆能够形成共同的认识,这也是共同体的来源。如果这群人都共同记着些什么,那他们就能围绕着共同的记忆形成一个集体。人类往往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凝聚起与自己从未见过面的人。比如普鲁士国王未必和普鲁士的所有人都见过面,但普鲁士国王本身是个“故事”。任何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从小就会被灌输入这个故事,他们也就能知道普鲁士的王权之所在。
\n
这种认知既强健又脆弱——如果没有人打断他们与普鲁士国王之间的互信,那这种认知恐怕能保存一辈子。但如果有人向他们阐明了真相,这种认知也很容易被洗掉。不过,最好是在年纪不大的时候对其进行改变。因为上了年纪的人,其思维很难接受这样的新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