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习得性无助’并非不可逆转。实际上,它可以通过认知重构(cognitive restructuring)和积极心理干预得到改变。认知重构是指通过识别并挑战消极思维模式,建立更加积极、适应性的认知框架。这种技术能够帮助个体看到,尽管原生家庭或社会背景可能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但个人的努力和策略选择仍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n
此外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指出,人们倾向于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或外部因素(如运气、环境)。你倾向于将成功的缺乏归因于外部因素,如原生家庭和社会阶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你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即相信自己有能力达成目标的信念。
\n
然而,自我效能感是可以通过实践中的成功体验、替代性经验(观察他人的成功)、社会说服(来自他人的正面反馈)以及情绪状态的提升来增强的。这意味着,即使目前你面临着挑战,通过积极寻求学习机会、建立支持性的社交网络、以及调整自己的心态,你仍然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更有信心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n
心理学中的‘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与你的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成长心态认为,个人的能力和智力是可以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学习来发展的。这种心态鼓励个体面对挑战,从失败中学习,不断追求进步。它强调了努力的价值,并认为成功是努力、策略和坚持的结果,而非仅仅由起点决定。
\n
因此,我希望你能重新审视自己的信念,尝试通过认知重构、积极心理干预以及培养成长心态,来增强自己的内在动力和对未来的信心。
\n
记住,虽然现实可能充满挑战,但你的努力和选择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能够引领你走向更加积极和充实的未来……”
\n
老师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李雨晴却是听的迷迷糊糊的。
\n
不单单是她,很多亚洲学生也听的很迷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