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别子!”
“嘿,这小子真不赖!能摔他大爷了!”
沈见山解释道:“这是摔跤,我们这儿叫撂跤,天津卫是撂跤的窝子,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出门抬头看,人人有一手,这是跤场,走,我带你们看看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们以前还没见过撂跤,于是都来了兴致,跟着沈见山凑上去。
此时正是仲夏时节,天气炎热,天津卫九条河,蚊虫鼠蚁多。
众人摇着蒲扇,喝着玻璃瓶的冰镇汽水,滋滋有味地看着撂跤。
天津卫的撂跤号称叫武相声,说着摔着还得有哏。
我们凑进去的时候,正赶上一个小个子的年轻人和一个三十来岁的大汉僵持住了。
二人互相揪住对方的跤衣,互不相让。
大汉力气大,没把小个子放在眼里,一把薅住小个子就想来个勾腿。
有道是:高怕把腰,矮怕薅,大胖子摔跤怕转悠。
结果这大个子一把没薅稳小个子跤衣上的小袖,让小个子伸手绕过去把住了中心带,左腿从大个子胯下伸过去,身子往大个子怀里一靠,来了个勾刀。
砰的一下就把大个子摔在了地上。
周围是一阵撼天动地的叫好声。
沈见山一边呱唧一边解释道:“天津人爱摔跤,也爱看小摔大,这叫小蛐蛐托底。”
此时大汉站了起来,看着把自己摔倒的年轻人一阵阵开怀大笑。
原来这只是个热场。
却见大汉拿出一件红边跤衣,这在天津叫褡裢。
“各位,今儿个我们爷俩在这歇了虎子掀门帘——露了一小手,别看我家老二今年才十六岁,打小是我爷爷手把手调教出来的,别看瘦,骨头缝里长肌肉,列位,撂跤讲究二十八个字,那是通天贯日,欺拿相横,踢抽盘肘挝,掫折闪拧控、捧拱扒抲倒,拿把里刀勾,大绊子三十六,小绊子赛牛毛· · · · ·”
我们在跤场里看了许久才各自回去,约定好明天一起去看洋人的教堂,过两天再去赶海。
结果这一晚就出事了。
半夜里沈见山给我打来电话,第一句话就是老包出事了。
“什么?怎么回事?”
我一下从床上坐起来。
“哎呀,我现在不在市区,都怪我!”
“别着急你慢慢说,你现在在哪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