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张煌言眼圈一红,仿佛遇到了知己,叹了口气,向丹初介绍身旁的姚志卓。
\n
问过张煌言的遭遇,岑丹初不胜感慨,叹息不已。
\n
张煌言斗志不减,喝过一口热茶,便向丹初献计,道:“鞑子在长江下游防守空虚,虽在长江以下遍筑堡垒,但有垒而无兵。堡垒大者驻兵数十人,小者七八人,止见有兵丁一二名者,甚至空堡而无兵丁者,自安庆以下则更寥寥不可问矣。”
\n
这话并不虚妄,可与情报局的报告相印证。清军兵员紧缺,兵马要么集中在九江、湖口、安庆、芜湖之类的城市,要么驻守在大孤山、小孤山、田家镇、武穴镇、金柱关之类的要隘。千里江防,可谓处处都是漏洞。
\n
姚志卓则说道:“鞑子迭经大败,颇有些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在江南大肆搜刮,竭泽而渔。江南民怨已久,人心思明。若国主发大兵伐南京,必可传檄而定。”
\n
丹初不由得想起了钱谦益的密信,信中提及南京防御,说鞑子在城外演武场操点水师,兵丁不过八百余人,皆老弱不堪,如同儿戏;且战船狭小,多为舢板,仅容数人,视海船如望高山。江防之空虚,大抵如此。
\n
这几年来,钱谦益积极联络各地义师,不断向赤军汇报情报,几乎成为江南公开的秘密。但满清官吏惮于钱谦益的名声,一直不敢把他怎么样。
\n
“不瞒二位,本藩正打算顺江东下,直扑南京。今日得蒙两位陈述敌情,本藩心意更决,必提大兵趋南京,洗涤名城,安慰太祖灵寝。”
\n
“对!”谈到明孝陵,张煌言很激动,说道:“南京为太祖灵寝之地,国主若能夺得南京,则天下沸腾,豪杰群起响应,灭清必矣。”“人皆言江南柔弱,但江南尚存义师众多,其中不乏劲旅。如茅山之张冲甫、太湖之吴易、大运河之漕丁、海滨之盐丁,皆有可战之兵,虽然蛰伏于野,一旦赤军来到,势必起而响应。钱牧斋、贺王盛乃至柳如是诸公,皆满腔忠义,可作内应。”姚志卓说道,眼神中满是期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