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对赤军相当有利。
\n
前程可期,岑丹初心情不错,招呼众人坐下,说道:“武昌这一仗,打得相当漂亮。鳌拜妄图死守孤城,被我军团团围住,主力皆被歼灭。放眼长江中游,鞑子已经所剩无几了。”
\n
“国主庙算无遗,战无不胜。赤军骁勇善战,故能成此大功。”
\n
“接下来,兵马略一休整,便可顺江而下,直取金陵了!”
\n
众人纷纷附和,席间不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
\n
遥望西方,但见大江东流,船帆如雪,赤军旗帜点缀期间,令人不胜感慨。
\n
右参军杨玉祁指着一幅简易地图,介绍起当下局势:武昌城破后,满清定南将军阿尔津从岳州回撤,意图保守荆州;江宁总管札喀呐领兵防守九江、湖口,防止赤军东下;另有一支三万人左右的生力军,由遏必隆率领,南下湖广。
\n
由于长江下游防御空虚,遏必隆中途分兵,主力南下趋武昌,偏师东向趋南京。
\n
“近年来,绿营屡屡投降,鞑子对绿营大不放心。遏必隆这支三万人马的生力军,便以八旗兵为主,几乎没有携带绿营。”
\n
情报局长冯加礼说道:“鞑子檄令绿营分汛驻守,轻易不肯调用绿营。不过,我们在北直隶、河南绿营中布有眼线,听说他们已经收到遏必隆的军令,将赶往襄阳听调。”
\n
“鞑子猜忌绿营,不愿信任绿营。但八旗兵力紧缺,又不得不倚重绿营。”
\n
“武昌一破,遏必隆便停止行军,开始折向西进,似乎打算坚守襄阳。”
\n
“古人云,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襄阳者,乃天下之腰膂、四顾之地,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遏必隆趋襄阳不趋南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