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9岁时便一举通过童子考试,11岁时已经待制弘文馆。
\n
在弘文馆,杨炯接触到了许多文献典籍。
\n
一开始,他很开心,可以博览群书,也打开了眼界。
\n
随着年龄的增长,杨炯越来越觉这份差事不能实现他的志向。
\n
他想为民做事,报效国家。
\n
可是,窝在这里,实战不了他的心之所愿。
\n
杨炯27岁一举考中进士,被授予了秘书省校书郎,真正地步入了仕途。
\n
仪凤初年,太常博士苏知己上奏指出,公卿以下的冕服都应该重新设计。
\n
苏知己满心欢喜地等着批复,然而唐高宗把苏知己的奏折批给了有司审议定夺。
\n
这件事,被杨炯得知,他认为没有必要铺张浪费。
\n
写了一篇《公卿以下冕服议》,文中回顾了古代典制,指出苏知己的建议为不经之论。
\n
文章洋洋洒洒1000多字,字字珠玑、有理有据。
\n
此举,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是杨炯得罪了苏知己及一批人。
\n
然而,他因博学多才、大公无私,终于迎来的人生的高光时刻。
\n
杨炯经太子左庶子薛元推荐,成了崇文馆学士,很快又被提升为负责东宫内务的詹是司直。
\n
此刻,是他最为意气风发之时,最能展露他心声的,也是他的代表作《从军行》。
\n
杨炯的伯父杨德干之子杨神让,他跟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