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范仲淹,面对再大的诱惑依然不改其志。
\n
在世人醉心于世界之时,他依旧怀着年少的初心独行于自己选择的独木桥。
\n
所幸苦心人天不负,寒窗苦读多年,终于在26岁那年。
\n
范仲淹科甲成功,进士及第,开启了属于他范文正公的仕途一生。
\n
“《上执政书》内容有上万字,主要在内政改革方面,其中主张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
\n
“时任宰相的王曾对此极为赞赏,他与晏殊一同向宋仁宗推荐范仲淹。”
\n
“同年十二月,宋仁宗召范仲淹入京,将他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
\n
“范仲淹为人直言敢谏,天圣七年宋仁宗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太后祝寿。”
\n
“范仲淹认为此举贬低了皇帝权威,于礼法不合,上疏劝谏,但没有得到答复。”
\n
“天圣八年,范仲淹又上疏劝太后刘娥还政仁宗,再度石沉大海。”
\n
“晏殊对范仲淹的行为深感震惊,批评他太过轻率。”
\n
“但范仲淹却不为所动,回信坚定阐明自己立场。”
\n
“天圣八年,范仲淹自请离京到地方为官,被任命为河中府通判,次年又被调任为陈州通判。”
\n
“即使在外地任官,范仲淹依旧时刻忧心朝廷之事,多次上疏直谏,反对朝廷大兴土木,并倡导整治吏治。”
\n
“太后刘娥驾崩,仁宗亲政,召范仲淹入京,专门负责谏言之事。”
\n
“刘娥逝世后,朝中官员大多跟随政治风向,议论批判刘娥执掌政权时的过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