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接下来的几年,他又漫游了河东、河西,再往西穿过陇右,直达玉门关。”
\n
“他流传下来的边塞诗,大多都写于这个时期。”
\n
“将近十年的边塞漫游经历,足以让他对战争中的人、事、物有更深的认识。”
\n
“他的情感和表达,也在悄然变化。”
\n
“公元723年,王昌龄已经在边塞漫游了七年。”
\n
“他来到雁门关,萧瑟一片,远远还可以看见胡人在打猎。”
\n
“大唐的士兵扎营在河边,风餐露宿的日子很艰苦。”
\n
“在这里,他跟士兵混得很熟,常常听他们聊战场上的事。”
\n
“他们个个身经百战,想努力建功,但又害怕,因为军中奖罚不公。”
\n
“献功越多的,可能也会带来意外的灾祸,甚至遭受牢狱之灾。”
\n
“跟边塞士兵混得越熟,王昌龄就越理解战争的残酷。”
\n
“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下笔也多了几分沧桑。”
\n
“在《从军行》中,他用七首组诗,写尽了战争的苦楚。”
\n
“思妇与丈夫的离别之苦,戍守边关的思乡之苦,战死沙场之苦,行军之苦,以及建功立业之苦。”
\n
“曾经,他的视角是赞颂大唐的功业。”
\n
“而今亲临前线,感受到了战场杀伐的残酷,诗的内容慢慢转到了战争中的人。”
\n
“王昌龄在边塞漫游了十年时间,二十八岁的他才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