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不认;杨仪离开正路走向险境,是因为忘掉了《周易》卜卦的教训。
\n
晋朝史家陈寿评价:杨仪因为处理公务干练而得到重用,担任蜀国重要的官员,但是考察他做事的方法,
\n
以及处世的方式,可以说杨仪最终招来灾祸、因言获罪,都是咎由自取。
\n
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评价:杨仪这个人气度狭小,他曾说自己如果率领大家投降曹魏,就不会有被冷落弃用的下场。
\n
倘若如此,他就要屈身侍奉司马懿,难道就不感到惭愧吗。
\n
《三国志》魏延本传中记载,诸葛亮病逝前秘密交代杨仪、费祎、姜维等人,在自己死后率领大军撤回汉中,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
\n
结果魏延不从,打算率军继续北伐,因此杨仪等人在没有通知魏延的情况下率领大家撤退,
\n
魏延得知后大怒,率部首先赶到南谷口(今陕西汉中市西北),与杨仪互相举兵攻击,最终魏延兵败被杀。
\n
但裴松之所注《魏略》记载,诸葛亮病逝时遗命魏延接替自己统率大军,秘不发丧然后撤退。
\n
杨仪与魏延素来不和,看到魏延统率大军,担心被魏延所害;于是声称魏延要带领大军往北投降曹魏,率部攻打魏延。
\n
魏延本来就没有投降曹魏的打算,不愿与杨仪交战而逃走,被杨仪的军队追上而斩杀。
\n
裴松之认为《魏略》记载只是魏国的传言而已,《三国志》记载较为可信,《资治通鉴》中也采信《三国志》记载的内容。
\n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杨仪与魏延就撤军问题吵的不可开交,魏延辱骂杨仪只是一位文官,根本不配率领大军撤退!
\n
自己要接替诸葛亮率领大军与司马懿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