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但是吴蜀两国共同约定向曹魏发起进攻,已经有两三次,却都没能实现预定计划。
\n
考虑到眼下艰难的局面,唯有进取凉州才是上策;因此蒋琬推荐姜维担任凉州刺史。
\n
如果姜维率大军进占河西地区,自己可以率军接应,作为后援。
\n
蒋琬认为涪县(今四川绵阳)水陆交通连接四方,如果东、北两面出现外来威胁,赶往援救都比较便利。
\n
于是,蒋琬率军从汉中退回,转而驻守在涪县。
\n
然而此时蒋琬的疾病也日益严重,延熙九年(公元246年),蒋琬因病去世。
\n
蒋琬死后,被追谥为恭侯,他的儿子蒋斌继承了他的爵位,担任绥武将军、汉城护军。
\n
蜀汉丞相诸葛亮评价蒋琬“讬志忠雅”,“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认为蒋琬与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忠正贤良,
\n
能赴国难的大臣,只要后主刘禅能亲信他们,兴复汉室指日可待;自己死后,国家大事可以托付给蒋琬。
\n
晋朝史家陈寿评价:蒋琬方正严肃而有威仪;费祎宽厚通达而善于与人相处,
\n
两人都能继承诸葛亮定下的制度,因循而不改变,因此蜀国边境才能长期无事,国家才能保持稳定。
\n
晋朝史家袁宏评价:蒋琬立身不忘中正,并未一味因循守旧,本质上性情儒雅,在丞相诸葛亮去世后,
\n
承当辅佐国政的重任,提拔任用贤能而自己保持恭谨,长此以往,实在是值得敬重。
\n
晋朝史家裴松之评价:蒋琬与费祎主持朝政,完全遵循诸葛亮定下的制度,
\n
从不为了功劳而妄自行动,让国家政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