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直接死在阵前,没必要多此一举。
\n
对于裴松之的说法我们分明感觉并不是那么的合理,裴松之的每一个怀疑都能被轻而易举的推翻。
\n
因为这根本就是不裴松之所想说的。裴松之的三个疑点无非是想告诉我们——郭脩刺杀并不是因为忠于大魏。
\n
我们可以看到是曹睿皇后郭皇后十分有可能和郭脩是同族的,虽然具体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上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n
如果说郭脩是自己想要刺杀的,那么一定和郭皇后有关系。
\n
有可能的是因为郭脩的投降让郭皇后失去了曹睿的宠爱,所以郭脩其实是对郭皇后的维护。当然这个可能性非常小。
\n
如果我们要推理一个人的动机,就一定要想到一件事对谁的好处大,谁就更有嫌疑,
\n
试问如果费祎死了,对谁是最有利的?答案其实非常明显:刘禅、姜维。
\n
其实这两个人我在前几期已经分析过了,他们其实在利益上是相同的,所以可以放在一起说。
\n
首先要知道的是姜维在诸葛亮死后多次想要进行北伐,都被董允、费祎等人进行了遏制,
\n
此刻身为大将军的费祎实际上已经掌握了蜀汉的所有兵马大权,因而姜维虽然在外却处处都要受到费祎的节制,对于姜维来说,如果想要北伐,费祎则必须死!
\n
那么说为什么费祎不同意姜维继续北伐呢?根据蜀汉灭亡时期所统计的数据来看,蜀国当时只有九十万人,而兵力却也只有十万。
\n
这样十分之一的抽兵概率每次动辄都是全国出动,这样的军费消耗根本就是难以想象的。
\n
诸葛亮在的时候尚且只能带领五万士兵,且经常容易因为粮草不够而无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