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讨伐吕布时,臧霸带兵援助吕布。”
\n
“在吕布被擒后,他隐身匿藏,却被寻得,曹操欣赏他的能力,便招降他和吴敦、尹礼、孙观、孙观之兄孙康等人。”
\n
“曹操任命他为琅邪相,并分割青州、徐州的一部分,委托他驻守治理。”
\n
“后来,兖州内乱,徐翕、毛晖二人叛变,叛乱平定后,徐、毛二人亡命出逃投靠臧霸。”
\n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曹操命刘备前往下令,要求臧霸奉上二人首级。”
\n
“我之所以能够自立,是因为我不这样做,我受曹操保全性命的恩典,不敢违背他的命令。”
\n
李白:吕布奢侈放纵,他却屡次直言劝谏;陈宫暗通袁术,他坚持只做军人本分。
\n
下邳城破前,高顺本可率陷阵营突围,却选择死守到底。
\n
他不是吕布的谋臣,而是刻进骨血的“死士”——正如象棋中的“卒”,过河不回头。
\n
曹操何等精明?他深知这类人“用之如虎,纵之成患”。
\n
若留高顺,今日他能死忠吕布,明日岂会真心归附?
\n
更致命的是,陷阵营的绝对服从性远超普通军队。曹操宁可毁掉这把利刃,也绝不冒险。
\n
与高顺的“愚忠”不同,张辽早看透乱世生存法则。
\n
他最初是丁原部将,后随董卓、吕布,几度易主却步步高升。
\n
张辽识时务者为俊杰,带领部队投诚曹操,曹操自然笑纳。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