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尤其是在诸葛亮正面高大的伟岸形象笼罩下,他简直就是一老朽蝼蚁,只能是口吐献血,被骂到坠马气亡的下场
\n
真实历史上的王朗,是否也是这样一幅恬不知耻,被活活骂死的形象?
\n
其实,关于“诸葛阵前骂死王朗”的故事,完全是罗贯中在小说中虚构的桥段。
\n
在真实的史料记载上,根本没有记录过王朗随军出征,并且与诸葛亮阵前舌战的过程。
\n
甚至无法证明他二人在有生之年,到底有没有会过面……
\n
至于王朗本人,史书记载上的他不仅才智过人,严谨慷慨;
\n
而且常年恭俭节约,体恤百姓,注重民生,政绩斐然,可谓是当世之名臣
\n
不仅如此,他的后代子孙也纷纷入仕,官运亨通,可谓是家族兴旺。
\n
所以说,历史上真实王朗王司徒,绝不是那个在小说中被骂死的丑角。
\n
由此可以看得出,王朗在陈寿笔下的分量,是肯定不低的。
\n
如此浓墨重彩的文字记载也能从侧面证明,王朗这个人物在三国时代的地位。
\n
在这篇传记中,首先记载了王朗的籍贯和表字。
\n
他出生于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本名王严,字景兴。
\n
他早年师从当朝太尉杨赐,并学富五车,通晓经籍,很快就当上“郎中”的官职,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n
在太尉杨赐去世的时候,王朗也本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儒家教训,辞去官职为前者服丧,其间还放弃了被举为孝廉,并且升官进爵的机会。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