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风发,梦想救中华于危难之间,现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
\n
别人告诉庄前鼎,他还没有救中华的资格,想救中华,得排队,得交钱。
\n
若非梅贻琦校长伸出援手,他庄前鼎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教书。
\n
不过还好,因为余华的缘故,他有幸踏足陕北,有幸在这个中华最为贫穷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和价值,找到了实现工业救国的可能。
\n
他的才华和学识,可以肆无忌惮的发挥。
\n
所有人默默聆听庄前鼎的话,无不对这位清华教授的高尚节操所撼动。
\n
妻子周撷清满脸宠溺地看着谦虚而散发光彩的庄前鼎,眼里尽是柔情,作为庄前鼎的妻子,她不久前赶到根据地,照顾庄前鼎的起居生活,住在科研人员家属区。
\n
“余组长,我没有长篇大论,在苏联学习的时候,苏联人称之为我天才,而自从见到了你,我突然领悟到一句话——天才,只是见你的门槛。”
\n
李强再次斟满第二杯酒,面朝余华,一双眼眸注视着面前这位满是书生气的青年,发出心中感慨:“这既是庆功宴,也是践行宴,祝你开创更辉煌的未来,谢谢你的付出。”
\n
话落,再次饮尽。
\n
天才,只是见你的门槛。——
\n
外行不懂得余华的厉害之处,唯有内行深知余华的科研天赋有多么恐怖,他李强敢断言,未来二十年内,余华将是科学界最闪耀的那颗星。
\n
李强既感谢余华的付出,亦感谢余华长期以来对根据地的各种帮助,拉拢庄前鼎,制定军工局初期的发展计划,研发氧气顶吹转炉和电渣重熔,搞定105毫米榴弹炮,还有现在的五年计划方案……
\n
余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