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四门红牡丹重炮,包含原型炮在内,经质检合格出厂,将会冠以‘太行实业公司’之名,打上法制铭牌文,盖上全封闭雨布,秘密送往忻口前线进行实战测试,检验其真实战场表现。
\n
剑指忻口!
\n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实战测试是红牡丹重炮的专属高考,能否获得前线部队的好评,取决于此次实战表现究竟如何。
\n
装配工作持续进行,所有操作规范严格按照《重炮标准装配手册》要求,庄教授位于指挥位,向装配小组不断下达指令,炮架基础已经安装于回转支承总成之上,液压式复进机和双室制退机如宝石般镶嵌于上方,一个又一个拥有标准尺寸的火炮零部件不断安装于炮架预留位置,似如堆砌积木般简洁且富有美感,整个装配过程仿若作画般极具艺术气息。
\n
饶是这样的场景,李强已经看了四遍,依然觉得震撼非凡,深深沉醉于其中。
\n
在中华最贫穷和最落后的地区,生产世界最先进的105毫米榴弹炮,这是奇迹,亦是美景。
\n
此番美景,中华大地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n
值此时节,沈兵早已陷落,巩兵和汉兵均处于内迁状态,无法生产,全国唯独具有105毫米榴弹炮生产能力的太兵,则因太原会战内长城防线的失利,加之日军轰炸机部队频繁轰炸太原,处于停产转运状态。
\n
放眼中华,能够进行大规模军工生产的兵工厂,独剩他李强手中的延城柳树沟中央兵工厂。
\n
“真期待呐……”李强看着已然处于液氮装配环节的第四门37式榴弹炮,搓了搓手,心神不由自主飞往数百公里之外的忻口前线,畅想炮轰日军的场景。
\n
一号装配点内,105毫米内径采用电渣钢材质加工而成的炮管,经过液氮冷冻处理,缓缓装入锥形套筒之内,过程无比顺滑,毫无阻碍,直至没入底端,待温度回升之后,炮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