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好意思,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n
九一式重炮设计理念诞生于1920年,基于一战经验所开发,而红牡丹重炮原型法制m1950型105毫米榴弹炮,则是基于二战经验,设计理念更是来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n
两者设计理念不同,研发背景和时代不同,由此产生犹如天堑般的性能差距。
\n
九一式自重1.75吨,采用木质炮架结构,由骡马牵引,其机动性和载荷较差,无法达到摩托化作战标准,一门炮从行军转到战斗状态需要整整一个小时,一个炮兵联队则需要半天时间,最大射程10公里,每分钟射速4发。
\n
红牡丹重炮战斗全重1.8吨,全钢炮架,双室液压制退机,车辆牵引,牵引机动性优秀和载荷优秀,可达到摩托化—机械化作战标准的区间,行军转战斗时间约十五分钟,满编炮团仅需一个小时,最大射程14公里,每分钟射速6—8发。
\n
什么是火炮代差?
\n
这就是!
\n
红牡丹对九一式有着天生的代差优势,只要炮兵不犯傻,凭借全面碾压的基础性能,获取战场优势可以说轻而易举。
\n
四公里,即是通途,亦是天堑。
\n
一寸长,一寸强,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火炮,利用自身无比出色的射程优势,进行反火炮作战,只要成功敲掉日军火炮,战场火力权便牢牢掌握于手中。
\n
最重要的是,作为凝聚二战实战经验诞生于冷战时期的大口径榴弹炮,m1950型榴弹炮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性能寿命可以贯穿整个二战而不落伍,这是其他同时期任何榴弹炮所不具备的,而这,正是余华坚定选择m1950型榴弹炮的核心原因。
\n
“话说到这份上,那就期待红牡丹重炮的实战表现了。”领导点头,关心另外一个关键问题:“炮弹产量情况怎么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