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白,为何大明水师的士卒吃着比本国贵族还精细的军粮,为何那些工匠能日夜不休地打造神器。
\n
“殿下!”苏门答腊突然扑倒在田埂上,额头沾满泥土,“下臣愿以爪哇三年胡椒收成,换这套耕作之术!”
\n
其他使者如梦初醒,纷纷跪倒哀求。朱允熥的蟒袍下摆扫过他们颤抖的脊背,声音里带着几分慵懒:“此事要皇爷爷定夺。不过……”他忽然从老农手里接过个布包,“诸位可以先带些种子回去。”
\n
布包展开时,所有使者倒吸凉气——里面整齐码着十二个小布袋,每个都绣着不同的数字纹样。最醒目的那袋占城稻种上,赫然用金线绣着“7.22”的标记。
\n
“对了。”太孙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从侍从捧着的锦盒里取出卷竹简,“这是《农政简要》,巾帼工坊特供版。”竹简展开时,使者们发现上面的文字竟是用烧焦的稻壳压印而成,字迹清晰得如同雕刻。
\n
三佛齐使者接过竹简的手在发抖。
\n
他认出那些书写格式与海盗密信如出一辙,只是内容从劫掠计划变成了“立春前三日浸种法”。
\n
这种将军事机密与农耕智慧糅合的风格,比任何火炮都令人胆寒。
\n
离去的马车穿过晒谷场时,金黄的稻谷在夕阳下铺成一片海洋。农人们用木锨扬起谷粒,碎糠在空气中形成朦胧的光晕。朱允熥靠在窗边,突然轻声哼起应天百姓传唱的插秧小调。
\n
歌声飘进使者们耳中,与车轴吱呀声混在一起。苏门答腊紧攥着稻种袋,忽然发现布袋内衬用靛蓝染料印着幅微缩海图——马六甲海峡的航线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潮汐时刻与火炮射程。
\n
“停车!”他惊恐地拍打车壁,却见驾车的锦衣卫回头一笑。那人腰间晃着的铜牌上,圆周率符号在暮色中闪闪发亮。
\n
远处农学院的钟楼传来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