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员外给我们做个通译。”
那哑仆躬身立在中庭外,诸葛岘朝他招招手,他便疾步趋前。
魏先生神情凝重,问道:“我来问你,中秋节后一日,有没有一位身穿湖蓝绸衫的书生和一个身材微胖的年轻买卖人到过此间?”
哑仆略一思索,便点点头。
魏先生接着问:“这两个人,是不是在下午未时(下午一点)左右离开?”
哑仆仍然点头。
魏先生再问:“这两个人离开后,你可还有见到过他们?”
那哑仆略一迟疑,指指西天,比划着头巾,伸出两根手指。
诸葛岘道:“戴着头巾的书生,日落西山时候,又来了一次?哑公公,可是这个意思?”
哑仆点头如捣。
大家陡然来了精神,何秀才黄昏时分又进了高隆村,线索,又出现了。
魏先生道:“如此说来,中秋节后一日,何秀才到了贵府上两次,请问,何秀才第二次来到此间,他甚么时间离开的,去了哪里?”
这个不太容易表达,哑仆咿咿呀呀的,指指西天,指指屋外青石板路,然后摇摇头。
诸葛岘道:“何秀才第二次来这里,呆的时间不太久,西天还没有暗下来,就从屋外小径离开了,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大约是这样吧。”
哑仆仍然点头。
魏先生站在窗闼前,默默思索了长久,开口问道:“何秀才第二次来到此间,贵府还有其他人在吗?”
哑仆的脸色变了变,无所适从地呆立着。
诸葛岘温言道:“哑公公,这是衙门问话,不能有半句搪塞。你但凡知道的,都要老老实实说出来。”
哑仆轻轻叹了口气,手指比划了一个”一“字。
“你是说,你家的女主人张大姑娘?”诸葛岘问道。
哑仆点点头。
“张大姑娘?”众人心里都是一凛。
“看来,何秀才多半是跟着张大姑娘走了。”魏先生回头看诸葛岘,道:“先前进门时候,我听你跟哑公公说,你家张大姑娘可还是在庵里,是怎么回事?”
诸葛岘待要开口说话,诸葛伯均抢先打断他,道:“张大姑娘侍奉父母极其孝顺,父母亡故以后,她就发心在翠屏山上的尼姑庵里修行,村子里也不落忍她青春出家,苦劝之下才容她一个带发修行。”
“翠屏山?此去翠屏山的尼庵大约有多少路程?”魏先生问道。
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