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可能性很大。
\n
最终承辉帝转移了话题道:“贾恩侯这个浪荡子,竟生了个好儿子。”
\n
张廷恩一听这个,心里更加确定,这一回怕再被弹劾去职,恐怕没啥机会再回朝堂了。
\n
当初太上皇一句话,承辉帝就给李清罢免了,张廷恩上书为李清鸣冤,痛陈追欠之利害,结果被一大群朝臣弹劾。李清和张廷恩先后被罢免,先后进了青云书院教书。
\n
现在旧事重提,要起复张廷恩和李清,并不是皇帝良心发现,而是户部没钱了,据说都能跑老鼠了。内库倒是有钱的,皇帝舍不得掏出来。偏偏赶上西北叛乱,西南有蛮族扰边,打仗是需要钱的,户部拿不出钱来,怎么办?
\n
对外面说的时候,皇帝肯定是永远正确的,这个道理亘古不变。真要下面的臣子对皇帝不满到了极点,那就一定是先有奸臣,如果奸臣拿下都无法摆平群臣,接着就要清君侧了。
\n
清君侧的这个词,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最成功的一次行动是朱棣。
\n
皇帝主动提起贾琏时,张廷恩决定说实话:“贾琏敏而好学,奈何出身所限,即便高中进士,未来也虚陛下耐心调-教,如能收其心,可类林如海。”
\n
啥意思呢?张廷恩把培养贾琏的思路说明白了,这家伙是个勋贵子弟,将来真的中进士,文人集团肯定是排斥他的。这是太祖时期定下的文武制衡策略导致的结果。这是出身决定的,唯独能改变这个情况的就是皇帝了。
\n
你不是进士么?那行,你去做文官,在文官队伍中,唯一的靠山就是皇帝了。
\n
就像林如海那样,探出身做了文官,太上皇时期只能在翰林院泡澡,承辉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林如海丢去做了巡盐御史。专心的给皇帝做孤臣,守着盐税钱袋子。
\n
天家无情,皇帝更无情。
\n&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