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有个事情李纨心里的想法跟别人是不一样的,所谓的贾琏以前不爱读书的说法,在李纨看来是贾琏制造的假象。小小年纪,心机深沉,这才是李纨现在对贾琏的看法。
\n
这话李纨只能放在心里,回到家中见贾珠回来了,丫鬟在伺候更衣,李纨上前时,贾珠主动说起在国子监里的事情,末了不免愤愤道:“昔日我进学时也没见那些人有亲近之举。”
\n
贾珠是不承认自己平时跟那些勋贵子弟玩不到一起去的,私下里跟李纨说话也没少埋汰那些人不思上进,不肯认真读书之类的话。实际情况是贾珠不用工读书,又没有爵位的继承权,又想出人头地,唯一的选择就是去读书,去科场里卷。
\n
科举的存在,本质上是保留一个上升通道,本身就是顶层权贵出身的贾珠,其实没什么可抱怨的。你看不上人家,嘴上是没说,行动上是疏远。别人又不傻,不会用热脸贴伱的冷屁股。相比贾琏,以往跟这些勋贵子弟,倒是多有来往。
\n
贾珠的焦虑肉眼可见,以前贾府里没人在读书这上面有表现,现在多了个贾琏不一样了。人就是这样,被众星捧月习惯了,真觉得自己就该是被捧着的。面对贾琏带来的危机感,贾珠真是心里很难平衡,六岁开蒙,四十岁进学,上次乡试可以说走过场,明年呢?
\n
“六月的县试、七月的府试,年底的院试,不知道琏哥儿会不会进场一试身手。”这话从贾珠的嘴里出来,李纨就知道丈夫的心态了。
\n
开过年贾琏也是十四岁,万一真的考中了秀才,就贾珠这个心态,怕是要抑郁了。
\n
“老爷,整个顺天府,一共才多少个秀才?每年院试的考生又有多少?科举之难,老爷最清楚不过了。”李纨直接摆事实鼓励丈夫,希望他能更自信一点。
\n
贾珠被鼓励后,兴致提高的不多,秀才是难考,青云书院就好考了?
\n
青云书院难考的关键,就在算经的试卷题目出名的难。在青云书院读书的学生,未必是本地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