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暗念,乡试之后,次年春闺(会试、貢试),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夫君就是进士了。对于贾珠读书的能力,李纨还是有信心的。毕竟十四岁能中秀才嘛,在家里也挺努力的。只是有一个问题,李纨没有仔细想过,贾珠能中秀才,真是他学问出色么?
\n
小夫妻之间的事情,贾琏这边自然是不知道的,知道也无所谓。且不说贾珠是个福薄短寿二十岁就没了,今年的乡试可以确定贾珠不中。
\n
有个问题很多人都忽视了,科举考试真的是考才学么?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去掉凑数的周文斌,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在科举的路上都不顺利。
\n
有了功名是要做官的,要受国家制度的束缚,科举考试也一样,八股文也是受束缚的文体。有个说法,八股就是想看看一个人在有限制的情况下,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出来。科举选拔出来的是合适做官的人才。当然这种说法是一家之言,可以肯定的是,明代一来的科举考试,因为考试范围的限制,总体来说是想对公平的。
\n
贾琏出在这个时空,本朝太祖制定的科举规则内,多了一个算经考试,并制定了独特格式。这大概就是前辈穿越者深思熟虑之后,对于这个时代潜移默化的一种手段吧。
\n
这一点,考试的时候贾琏就注意到了,别的考试都是从右往左竖着写,唯独算经的考试,从左往右的横着写。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算式符号,这些东西的引入,极大的方便了计算。可能是太祖在位的时间不够长,又或者是有其他因素,太祖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改变不多。
\n
在贾琏看来,算经考试留下的影响可谓深远。一个现代人都知道的常识,数学不好的人,往往都没啥逻辑。数学的重要性,对于个体的综合素质造成的影响,生活中大概是感觉不到的,觉得数学应用没啥发挥余地,实际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学。
\n
只不过太祖在面对质疑的时候,给出的回答是“为官不通数,比为小吏所欺。”
\n
这里的“欺”,应该指的是欺骗,架空之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