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如果是早几年,这份奏本的威力不算大,至少不会受到太大的重视。但是如今则不一样了,承辉帝最近几年,放权内阁的力度很大。只要不涉及军机大事,以及尚书以上官员的任命问题,承辉帝基本都不管了,直接丢给内阁处置。这点大周朝没学明朝,搞了一个披红的司礼监分权。
\n
这算是借鉴了明朝的经验了,内廷绝不允许干政。
\n
看完奏折的李清,知道这事情不表态绝对是不行的,不给意见也是不行的,这是贾琏的奏本,敢给他拦住了,他能打上门来。
\n
无奈之余,只好批了一句话,建议督察院派员清查!民间移民事不鼓励,不反对。
\n
嗯,鼓励民间商人参与其中的事情,李清是绝对不会支持的,为啥呢,没好处啊。
\n
看看现在跑海商的都是哪些人就知道了,两广、闽浙海商最多,这四个省的民间移民也最多,便宜落不到自己人头上,自然没动力。
\n
因为奏本的内容比较重要,李清批阅后,让人转送林如海。他可不会直接送皇帝跟前,否则林如海知道了,肯定会找麻烦。
\n
这就不是他能直接处理,不用上报的事情。这点李清分的很清楚。
\n
林如海这边接到两份奏本,没着急看李清的批阅,而是先都看一遍,然后再看李清的批阅,想了想拿着奏本出来找李清。
\n
“如水兄,你我议一议。”嗯,这才是内阁处置政务的常态,先私下沟通,达成一致再上奏。
\n
李清没有立刻响应,而是疑问了一句:“还是叫上方相一起吧。”
\n
林如海犹豫了一下道:“如此甚好!不器的奏本,确实需要与他先行沟通。二殿下的奏本,我会附议。”
\n
很快方颂也被叫来了,三人去了林如海的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