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东面从通州到京城这一段,南面从长辛店到京城这一段,冒出了很多新的建筑和社区。
\n
说穿了就是京城人口在不断的增加,常驻人口不算,外来人口肉眼可见的增加。
\n
修通京津铁路后,这种趋势越发的明显。城内的房价上涨,只好选择住城外的人,越来越多。
\n
通过这次认购券的机会,顺天府大概摸了一下底,京城外来常驻人口,已经达到了三十万。这些人口,主要集中在郊区的厂矿。他们多数是来自顺天府下面的各个县,因为有工作机会,选择住在郊区。
\n
铁路的修通,对于运河而言还是有不小的冲击,但这是历史的必然,运河沿岸的失业人口,只能另寻生路。昔日繁忙的通州码头,过去一年冷淡了许多。虽然还有很多船来停靠,却无法与一年前遮天蔽日的桅杆相比了。
\n
受到冲击的还有车马行,他们的生意也大不如前。往昔从开滦运来的煤,都要在通州上岸,距离京城这段路,全靠车马运输。现在走铁路,直接运到城门外。城墙作为京城的防卫建筑,这个时候一定程度上的阻碍了京城内外的物流通畅,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n
好处还是有的,就是京城的煤、铁、粮、油的价格,呈现出明显下跌的趋势。对于普通人而言,真是大大的利好。
\n
这个油价的下跌,主要是东平王的锅。他那边种了大量的大豆,这玩意种下去不需要怎么管理,节省劳力,所以种的多,收的多。多到人和牲口都消耗不完,还有很多,只好用来榨油。
\n
大豆油有点腥味,但架不住它便宜啊,运到京城出售,那也是一倍的利。京城百姓热烈欢迎这种低价油的出现,研发厅方面还采购与东平王签署了一个巨额的采购协议,说是帮助东平王的地方产业,实则是用于工业生产。榨油产生的豆粕,进一步催生了东北的养殖业发展。
\n
这些产品以量取胜,暂时只能走水路运输,所以东平王才对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