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这才专门带着徐庶来到了三署,直接绕过“中间商”。
\n
不过,他也由此发现了一些此前被他忽视的问题。
\n
对于那些家学渊源或者是因为家世有过自小在郡县之中为小吏的人来说,他们在吏事的考核上拥有着天然的优势。
\n
与之相对的,平民出身的诗人即便通过孝廉、太学考试等方式成为郎官进入到三署,即便太学生会相对好上一些,但也会因为对吏事的不了解从而不得不费更多的时间。
\n
但刘辩觉得,不能让人输在起跑线上。
\n
靠着造纸术和印刷术两把利剑,拥有儒家经典包括各家的注解的书肆早已经在天下郡国开结果。
\n
而如今的各类儒家经典,哪怕是比较僵化的太学考核内容,其中也有对于如何施政的指导思想——但也只是思想了,对于具体的实务,虽不能说是没有涉猎,但却一直都不是儒家考核的重点。
\n
现在的汉室,还缺一个《吏事书》。
\n
不过眼下,刘辩并未先提此事,而是继续徐庶道:“元直怎么看?”
\n
徐庶自然明白,前一句是问事,这一句是问人了。
\n
眼前的张任优缺点很明显——很有潜力,瞧着也不缺武力,最大的问题只是欠缺些经验。
\n
但这其实不算问题,徐庶觉得只要将人丢在北地郡历练个一年半载,胜过在三署学三年。
\n
念及此处,徐庶答道:“多多益善。”
\n
刘辩听后忍不住笑道:“元直倒是贪心,就是不知道傅卿舍不舍得了?”
\n
“如何舍不得?”傅燮本就是北地郡人,他刚出生时,北地郡还没有内迁,后来北地郡屡有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