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总而言之,鲁肃的建议核心突出一个谨慎。
\n
刘辩对此也很是认可,他对曹嵩说道:“原本朕还觉得债券毕竟新设,还不知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今见卿等如此慎重,朕便放心了。”
\n
曹嵩听后,提起了他今日听闻的族产一事,建议道:“陛下,臣思来,所谓族产,大都得遭遇灾祸时方才会使用,只要有利,一年、三五年并无多大区别。当初之所以只将债券兑换之期定为明年秋收之后,本是忧心债券不得认可,臣私见,或可尝试多放数年为期的债券,也能减轻明年还债券的钱粮。”
\n
听到曹嵩的话,刘辩忽然理解为什么鲁肃这么着急地上书了,想必曹嵩一定觉得他提出的建议很稳重。
\n
面对曹嵩的建议,刘辩却有些迟疑,要不要走出这一步。
\n
在这个时代,只需一场大的天灾,便能让国家的经济陷入崩溃。目前的债券,看似有国家岁收作为支付凭证,但实则更偏向于信用债券,突出一个信任。
\n
也就是修建运河的费用太高了,不然刘辩也不会贸然采用此法。
\n
而关于债券的后续,刘辩更希望他成为用以大额交易的交子。
\n
最终,刘辩对曹嵩说道:“卿将方才所言,写成一份奏书,让群臣议上一议吧。”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情,刘辩习惯性地将之先甩给朝中群贤讨论讨论。如今朝中的可是实打实的群贤毕至,遇事焉能不用?
\n
“对了,届时把鲁子敬也带上。”刘辩补充道。
\n
曹嵩点头称是。
\n
次日,刘辩便召集了一场六百石以上的朝臣所参与的奏对,还有不足六百石的鲁肃。
\n
三公之中,董卓缺席了,三独坐中,尚书令皇甫嵩也不在场。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