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里是这样描写的:
\n
“在最后一根枕木被敲下的那天,她听见欢呼响彻了全城。一颗金色的道钉将铁轨固定在大地上。一幅画被画下,作为历史的见证,可画上没有一个长得像她的人,那些建造了铁路的人。”
\n
极具震撼人心。但这部小说的重心探讨了移民归属的问题,是关于捆绑和分裂的家庭记忆,以及对家的渴望。
\n
妈妈想要回到大洋彼岸的家乡。在她眼里,“金子无法买到一切,这里永远不会是我们的土地”。
\n
向来性格接近妈妈、与妈妈关系更近的露西对妈妈灌输的大洋彼岸的想象并不认同,在内心质问“凭什么妈妈老家的街道更美丽,妈妈老家的雨更美好,妈妈老家的食物更美味”。
\n
她更向往的是学校老师举手投足间传达的白人文明,象征优雅、智识和礼数。
\n
很显然,这些都不是方明华将要写作的重点。他要就是要通过一个普通的华工叙述这段不为人所知的历史。
\n
当然,张辰极的叙述角度选的相当不错,是从两個小孩看待、发现、思考这个时代。
\n
这样的文学名著不少,像高尔基的《童年》、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萧红的《呼兰河传》等,孩子的视角更能体现那个时代的残酷。
\n
把虞容仪芳讲的她的曾外祖父为故事原型,叙述角度则从她曾外祖父的二儿子说起。
\n
二儿子是他父母以及好多乡民从中国偷渡到美国踏入这片西部荒原后所生,用孩子的目光记录所看到的事情。
\n
没必要多么煽情,采用新写实小说的写作手法,从一个普通华工的家庭日常琐事写起。
\n
开拓漫长隧道穿山凿石,炸药爆炸的危险、随时可能遇到从天而降的雪崩、一路上风餐露宿和致命的天流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