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在省份的府城,参加"乡试",而这"乡试"也是天下所有读书人之间的"分水岭"。
凡是通过"乡试"的读书人,即可被称之为"举人",并拥有出仕为官的资格,正式步入大明的特权阶层,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将直线上升。
至于每隔三年,在京师举办的"会试",则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参加,通过者被称之为"贡士",正式成为大明的"候补"官员。
在通过"会试"之后,这些"候补官员"便会统一前往皇宫,参加由皇帝亲自命题并且举办的"殿试",并获得最终的名次以及"进士"功名。
不过因为"殿试"不存在落选的情况,即便是名次排列末席的"考生"也拥有出仕为官的资格,民间百姓通常习惯性将通过"会试"的考生们直接称之为"进士"。
在"殿试"结束之后,皇帝便会翻阅前十名考生的卷子,并亲自决定此次"殿试"前三名,状元,榜眼以及探花的归属。
因为"殿试"乃是由皇帝亲自出题并且主持,历朝历代的"进士"又被称之为"天子门生"。
由于下个月在贡院举办的"会试"乃是天启朝的第一次,京师大大小小的赌坊皆是开出了赌盘,讨论谁会成为天启朝的第一位状元,着实吸引了不少关注。
...
...
乾清宫暖阁。
如京师的市井百姓所猜测的一般,对于即将到来的"会试",紫禁城中的朱由校也给予了十二分的重视,事无巨细,必定亲自过问。
"大伴,贡院那边都准备好了吗?"
按照规矩,大明的"会试"将会连考三场,每场又分别有三天的作答时间,中间没有间断,日常起居皆是在贡院进行。
"回皇爷,奴婢亲自去瞧过了,礼部早已收拾的妥妥当当。"闻言,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便是不假思索的回应道,对于天子的"激动"十分理解。
毕竟这"会试"乃是千百年来最为重要的考试,将会直接关系到王朝的统治和根基,哪位帝王敢熟视无睹?
即便是昔日幽居深宫二十余年的万历皇帝,每逢"会试"的时候,不也要亲自过问吗?
"好,务必要做好准备。"
朱由校的确十分激动,毕竟这次"会试"的主考官,他既没有选择首辅方从哲,也没有倚重东林出身的次辅刘一璟和韩爌,而是出人意料的钦点了前些时日才刚刚进京赴任的"礼部尚书"何宗彦,希望能够通过这场考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