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朝着身旁的贴身大伴询问道。
看样子,草原上这些蒙古部落的境遇比他想象中还要糟糕,不然不会有人铤而走险,洗劫这在过去百十年间都安静祥和的边陲小镇。
闻言,老太监王安便是苦笑一声,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些生来便会骑射的蒙古鞑子本就没有太强的"领土"概念,时常率领着族中的牲畜迁徙,兼之此次又是在夜间行动,谁能辨明其身份?
"传令崔景荣。"
"令其加强戒备,不得放松警惕。"
凛冬将至,这发生在塞外五堡的"惨剧"无疑给朱由校敲响了警钟,也为其增添了些许压力。
粮食短缺的问题必须要尽快解决,以免重蹈原本历史上的覆辙,无数饥肠辘辘的灾民百姓在无以为继之下,被迫揭竿起义,为大明王朝敲响丧钟。
此外,这些铤而走险的蒙古鞑子既然能够洗劫"塞外五堡",便有可能越过长城,突袭大同镇,将战火蔓延至大明的疆域。
"遵旨。"
见朱由校似是没有多余的事情要吩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便挥手唤来一名随侍宦官,急匆匆的朝着其耳语几句。
大同镇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成祖朱棣迁都之后,更是俨然成为了京师门户,岂容有失?
更何况,昔日宣府镇晋商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呐,谁敢疏忽大意?
估摸着晌午过后,朝中收到消息的衮衮诸公们便会进宫面圣,听候吩咐了。
"南方那边,没有动静吗?"
目送着随侍宦官远去,渐渐冷静下来的年轻天子突然意有所指的追问了一句,引得暖阁中稍有缓和的气氛重新紧张起来。
"回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陛下是不是有些多虑了.."
犹豫片刻,老太监王安便是小心翼翼的规劝道。
虽然他也对天子试图重建税课司,整顿商税的行为感到心惊肉跳,但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天子似乎是有些多虑了。
南方那边就好似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引起半点涟漪,至于北方这边就更不用说。
在天子的亲自过问下,山东,山西以及河南等府县已是开始准备筹建税课司的准备,最迟年关过后便可正式履行"查税"之责。
不过王安也知晓,这一切都是表面上的平静,或许背地里早已有魑魅魍魉在暗流涌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